首页成语词典断事以理的意思
duànshì

断事以理

拼音duàn shì yǐ lǐ
注音ㄉㄨㄢˋ ㄕˋ 一ˇ ㄌ一ˇ

繁体斷事以理
断事以理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断:判断;理:道理。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

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陈义设法,断事以理。”

基础信息

拼音duàn shì yǐ lǐ

注音ㄉㄨㄢˋ ㄕˋ 一ˇ ㄌ一ˇ

繁体斷事以理

感情断事以理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字义分解


※ 断事以理的意思解释、断事以理是什么意思由字词诗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初生之犊不畏虎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望尘莫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气充志骄 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
进本退末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名重一时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
叫化子 乞丐。
反治其身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永垂不朽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
将寡兵微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室徒四壁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悬石程书 形容勤于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