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目不识书的意思
shíshū

目不识书

拼音mù bù shí shū
注音ㄇㄨˋ ㄅㄨˋ ㄕˊ ㄕㄨ

繁体目不識書

近义词目不知书
反义词学富五车
目不识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出处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第16卷:“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

基础信息

拼音mù bù shí shū

注音ㄇㄨˋ ㄅㄨˋ ㄕˊ ㄕㄨ

繁体目不識書

感情目不识书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识字。

字义分解


※ 目不识书的意思解释、目不识书是什么意思由字词诗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冰壶秋月 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秋月:中秋的月亮;比喻皎洁。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净。
草木知威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敬业乐群 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黄台之瓜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算无遗策 算:计划;遗策:失算。形容策划精密准确,从来没有失算。
拂袖而去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慌里慌张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九霄云外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玉卮无当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目不忍见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