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文陈达叟的诗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宋代]:陈达叟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而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和泪掩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

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鉴赏

  《尊前集》此词归于李白。从词的内容风格看,接近敦煌民间词,可能是民间曲辞而托名李白的。《草堂诗余》前集卷下作宋末陈达叟词,《历代诗余》卷九作南宋陈以庄词,皆误。

  词中“衡阳雁”,犹云南飞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一行书”,用雁足传书故事。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放到北海冰雪中牧羊。汉昭帝派使者去要回苏武,匈奴诡称苏武已死。使者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中带着信,说苏武在某大泽中。单于只得把苏武放回。又雁行排成“一”字,即一行书,这里语带双关,责怪丈夫人不如雁,雁有千声万字,他却一个字也不托飞雁捎来。

  此词以思妇的口吻述说:秋雁打从作客北地的丈夫那边飞来,因此见雁思人。但是,雁能传书,他为什么不托大雁捎个信来呢?岂不是太薄情了吗?于是不禁转而怨恨起来,甚至气得哭了,发誓来春雁北归时也不给他带信。这种气愤和责怪,不免毫无根据,错怪对方,但却是情极而生,表明思念之深和悬望之切。要是一旦来书,不知该多么高兴和欣慰。词中痴语,怨语,实际上都是情语。从见雁起兴,到最后赌气罚咒,生动地表现了词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态,使这首词富于民歌风味。

陈达叟简介

唐代·陈达叟的简介

陈达叟,宋末人。

...〔 ► 陈达叟的诗(1篇)

猜你喜欢

奉家兄里门来书二首 其一

清代金应澍

字字披肝意倍亲,开缄尚喜墨痕新。深规后辈谋偏远,勉绍先型志好伸。

千古功名犹易得,一家孝友最难真。渭阳忽忆平津馆,宅相还欣有替人。

忆昔自京至关中将四千里所历古迹不能殚记因閒居无事追赋律诗凡十首目之曰忆晋以泄曩日之思云

李辕

四月南风驿路长,汴梁河底树苍苍。牙樯锦缆伤前代,□□□□□□□。

□□□□□□□,□□□□□□□。□□□□□□□,□□□□□□□。

题江海看云卷三首 其二

明代陆深

海上会看云,飘飘迥不群。扶桑红日近,锦绣总成纹。

奉和武功学士舍人纪赠文懿大师净公

唐代徐铉

满卷文章为世重,出尘心迹少人同。

腾腾自得修真理,不管浮生觉梦中。

李如一书癖

沙曾达

纵横经籍喜幽居,满架琳琅胜五车。图著身心能阐发,不同高阁饱蟫鱼。

鹊桥仙 七夕雨

明代俞彦

珠蕊初翻,银河乍满,风浪其间惯历。须信来宵忆此宵,总迢递、应强寥寂。

无赖封姨,多情乌鹊,毕竟佳期还觅。别离岁岁一般情,又何用、常年悲戚。